设为首页   北京资讯网欢迎您~!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文章开始之前,先来看一下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割据,东汉末年十三州,曹魏势力独占九州(暂不考虑西域),东吴割据三州,蜀汉仅有益州一州。但是翻开三国的割据地图来看,三方势力的割据面积似乎差距不大,除了蜀汉稍小,雄踞东南方的东吴并不比曹魏差多少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三国格割据图)

再看东汉末年十三州的分布,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如图,益州的面积显然是最大的,一州即蜀一国。其次东吴占据的荆、扬、交面积也很大,而曹魏虽然占据九州,但如青、徐、兖等州,面积都相对较小。所以,即使三方势力所割据的州郡数量相差很大,但是实际国土面积却相差不多。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汉末十三州分布)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州一级别的行政区域,面积差距为何会这么大?

想要去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行政区划,现代对行政区划的解释是国家为了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而对于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来说,行政区划则是一种中央集权的手段,集权“集”的是各方民众的“权”,因此,行政区划的标准是“人口”而不是“面积”。

了解了这个,上面的问题就好解释了。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时期的人口情况,据史料记载,三国末年,蜀汉人口大概108万,曹魏人口大概440万,东吴人口大概256万。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三国时期的人口分布)

北方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商周以来就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人口相对密集,而南方当时尚处于开发不完全的阶段,所以人口都比较稀散。所以曹魏虽然在面积上优势不大,但是人口数量却远大于两家之和。这也是蜀吴两国一直联合起来对付曹魏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上,人口密度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行政区划面积上的不均衡。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人口向南的大迁移,随着南方人口的逐渐增多,中国南方的行政区划也随之改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口的第一次南迁——永嘉之乱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三世纪。

八王之乱后,西晋政权衰弱,异族势力趁虚而入。到了西晋后期,北方的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国北方进入了暗无天日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至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于是,随着北方异族的入侵和汉人政权的南迁,中国历史迎来了人口的第一次南迁。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永嘉之乱后的人口第一次南迁)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大量的北方居民从豫州、青州等地迁入扬州、荆州等地,不仅带给南方带来的人口,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得中国南方的人口迎来了第一次大爆发。

回归到本文的主题,那么这次人口迁移给中国南方的行政区划带来什么变化呢,唐朝作为五胡十六国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最有代表性,我们来看下唐朝的行政区划。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唐代行政区划图)

唐玄宗年间,唐朝疆域分为十五个“道”(唐朝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相当于汉朝的州),分布如上图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南方的行政区划较之两晋以前,有了明显的“细化”

两晋前的扬州、荆州、益州三地,被细化成了江南东道、江南西到、黔中道和剑南道,多加了一个行政区域。

如果说这次变化不够明显,我们继续往下看。

人口的第二次南迁——唐末藩镇割据

刚刚提到唐朝在行政区划上使用的是“道”,然而,安史之乱后,原本只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却被广泛用于全国,其辖区也称为“道”,也就是“藩镇”

到了唐中晚期,天下政区已经基本被藩镇势力瓜分,唐初的十道、十五道完全失去了实际意义。唐末时期,天下遍布四十多个道和藩镇,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唐后期藩镇图)

从唐后期的藩镇图可以看出,北方的藩镇势力相当密集,于是中国的北方再一次成为了民不聊生的硝烟之地。中国历史也随之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期,北方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汉人不堪忍受,又纷纷南逃,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迁移

这次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南方人口也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中国人口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那么,南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一下随之而来的大宋。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北宋行政区划图)

北宋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路”,我们可以看出,南方的行政区划再次细化。两晋前的扬州区域被分成了四路,荆州区域被分成了两路,益州区域被分成了三路,连交州区域也被分成了两路。

这次的变化相当明显了,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南方的人口密度,进而影响了南方的行政规划。我们再继续往下看。

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靖康之难

中国人口的第三次南迁发生于公元12世纪,北方的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随后,宋高宗南渡,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随着宋高宗南来的还有大量不堪金人统治的北方居民。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南宋初期人口南迁图)

据史料记载,这次人口南迁累计移民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后来蒙古又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使得中原人不断南迁,中原荒野千里,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

同样的,我们再来看下,这次南迁对南方行政区划的影响,由于明末清初也出现了人口南迁,所以为了更加明显,我们直接看下清朝的行政区划。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鸦片战争前清朝行政区划)

可以看出,清朝的行政区划已经很接近现代了,南方的规划更加“紧凑”。我们回头再看一下两晋前的行政区划,做个变化的“小计”:

  • 扬州——江苏、安徽的江南、江西、浙江、福建;
  • 荆州——河南的西南部、湖北、湖南;
  • 益州——陕西南部、四川、云南;
  • 交州——广东、广西、越南部分。

可以看出,经过三次的人口大迁移,南方的人口密度大幅提升,南方的行政区划也由最初的四个变成了十几个,从而也印证了我们开头的理论。

读史有感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分别是两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以及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这三次的人口大迁移改变了中国自上古时期以来的人口分布结构,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密度直线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统治者不得不划分更多的行政区域去提高管理效率,此即是本文所讲的人口迁移和行政区划变化的关系。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三次大迁移)

其实中国人向来是崇尚“安土重迁”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离开家乡的。而这个“万不得已”就是侵伐和战乱,每一次朝代的更替,受苦的总是人民大众,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时代而感到幸福,并去爱好和平,维护和平

最后用张养浩的一句词作为结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

浅析中国南方行政区划之变化与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关系

沐茗,为你解读历史!


推荐阅读:叶紫网